余洪斌:艺术是领会和体验生活的方式
发布时间:2017-01-22
来源:艺术地图
艺术其实是让你去领会和体验生活的,人的一切无非就是为了完成你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想生活在一种很喜悦、很有情调、感觉的生活中,就去学点艺术,就像伯克说的:艺术是人的天性。你只要努力去发现就行了。
——余洪斌
余洪斌长得一副北方人的面相,却是地道的广东梅州人,他出生于新疆阿克苏,在新疆长大并参加了第一份公办美术教师的工作,以后,这段经历也成为他创作的重要素材之一。
余洪斌从小就有绘画天分,还在上小学时(文革后期)他就痴迷美术,但他真正的美术启蒙是在跟随支援新疆的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一位老师学习速写之后。
初中毕业,余洪斌开始背着画板到处画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美术教师的招聘广告,并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美术考试成为一名公办美术教师。在五年的教书生涯里,他最高年级教到了高中,学生的年纪比他还大。
因为一心想上大学,余洪斌回到了广东,他改行从事广告并继续学习,1986年,凭借对造型的天分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专业。
在余洪斌近十年来的艺术生涯里,“青少年成长故事”一直是他创作的母题。他持续以福建德化高温白瓷创作题为“成长故事”的系列装置作品,期冀从艺术介入生活的角度阐释对青少年成长经历的思考以及对教育的反思。白瓷纯净而脆弱,烧制过程中还会出现龟裂,恰恰赋予手下的人物以性格,这是余洪斌对材料的独特的理解和把握。
2013年香港《原道——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概念》展览中,他曾从十个不同地区收集3万多篇题为《我的一天》的儿童日记,并配以大量光鲜纯白、神情各异的白瓷少女和晶莹剔透的高脚杯,来呈现当代青少年精致而脆弱、纯净却易碎裂的性格与气质。
余洪斌对少女形体的塑造体贴入微,尤其是对她那独特表情的把握,那可是一种神经质的麻木,一种持续紧张的漫长放松,一种失去焦点的久远盯视,一种散漫却又不想逃逸的永恒的停顿。
——杨小彦
为了进行这些创作,余洪斌通过社会学的调查方式,经历了长期的观察和大量的信息采集。曾经作为公办美术教师的经历、在广州第一、二少年宫对中小学生进行陶艺培训的经历,以及成为女儿的父亲的经历使他更敏感于孩子的内心,这也是他作品创作的源源动力。
如果将余洪斌作品中所设计的环境、装置和雕塑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就会感觉到他实际上构造了一个复杂的语言系统,而且他力求在这个系统的每一个部分都实现某种具有社会学意义的情境创造——某种超越艺术范畴,具有社会学调查分析的理性批判精神。
——陈国辉
余洪斌珍视他作品中的社会学意义,但同时他也认为,其实艺术并不是在拯救人类,或者改变社会、影响他人,它最终影响和改变的是自己,这才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
日常里,除了陶瓷雕塑的创作,余洪斌还会画很多手稿,对他来说,画手稿就像写日记一样,把日常他所看到的、给他以触动的东西通过图像的方式表现出来。因为从精神病研究中获得启示,他还画过很多“病人”的题材。
每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对“艺术”都有属于他自己的解读,在余洪斌眼里,艺术是领会和体验生活的方式。他说,人的一切无非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生活方式,你想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中,如果你想生活在一种很喜悦、很有情调、感觉的生活中,就去学点艺术,就像伯克说的:艺术是人的天性。你只要努力去发现就行了。
余洪斌
当代视觉艺术家
出生于新疆阿克苏,广东梅州市人
1990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专业
现任职于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时尚学院 特聘教授
广东省文史馆油雕院 特聘研究员
内容合作:
电话:18665691921/020—87381688
联系人:汤小姐 邮箱:2305366233@qq.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传媒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