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炫中国白——德化白瓷的当代艺术探索之旅
发布时间:2017-10-19
来源:艺术地图
2017年10月19日至10月29日,“一带一路与德化当代陶瓷学术邀请展”在岭南美术馆展出。虽然只有短短十天时间,但却为我们精彩呈现了最炫中国白——德华陶瓷在当代语境下的探索与演变。用著名批评家皮道坚的话来说,就是“中国传统媒介的当代转型最能够凸显我们如何利用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立足于我们的民族文化土壤,创造我们自己的当代艺术”。
看过视频,德化白瓷这一传统媒材的当代创新,有没有带给你惊喜?虽然展览已经结束,但是传统媒材在精神上的传承和创作中的革新还在继续。我们不妨再一起了解一下德化白瓷的悠久历史
德化白瓷源起
瓷土宝地
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与江西景德镇和广东潮州(一说为湖南醴陵)齐名。德化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德化县而得名。中心窑址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腹地,此处瓷土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运输方便,是烧制瓷器的理想之地。德化窑历史悠久,历经了千年的风霜,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中国白”原文(BLANC DE CHINE)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因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故有“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等美称,在我国白瓷系统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在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有“东方艺术”之声誉。
德化县戴云山
历史演变
曾在史书上记载:“‘中国白’,乃中国瓷器之上品也。”更被誉为“世界白瓷之母”。德化窑制瓷的始止时间可用10个字概括,即“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早在宋元时期,德化碗坪仑窑在生产青白瓷的同时就生产出了白瓷,但德化白瓷成为全国制瓷业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则是在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德化所具有的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得天独厚的瓷土资源以及白瓷独具的优良品性和广泛的市场需求,德化很快就以生产白瓷而著称,并且成为了闽南的瓷业中心,代表了全国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到了明代,德化窑白釉瓷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工艺大师们研制出一种温润乳白,如脂如玉的白瓷,这在当时全国制瓷业中独树一帜,至此,德化窑达到了全盛巅峰时期。德化窑的瓷器在近代寻常可见,而一向以明代德化为贵。德化窑创新不断,精品层出不穷,直至沿续到清代早期。全盛时期的德化瓷器蜚声海内外,其特殊的制造工艺为德化瓷器打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
工匠大师
清代乾隆朝《泉州府志》和道光年间《福建通志》中,有如下记载:“何朝宗,不知何许人,或云祖籍德化,寓郡城,若陶磁像,为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何朝宗,又名何来,德化县浔中镇隆泰村后所人,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驰名中外的瓷雕艺术大师。何朝宗早期善于为宫庙泥塑各种神仙佛像,他为德化宫庙泥塑的有:碧象岩的观音、下尾宫的大使、程田寺的善才、东岳庙的小鬼,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深刻塑造了各自独特的个性,栩栩如生,这些佛像有的保留到清末和民国时代。他善于继承吸收泥塑、木雕、石刻等各种流派的创作手法,结合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既师古而不泥古,总结出了捏、塑、雕、镂、贴、接、推、修的八字技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何派”艺术。
明 何朝宗 披坐观音,大英博物馆藏
除了何朝宗这个闻名中外的”瓷圣“,明清时期还有着层出不穷的德化白瓷艺术家,比如擅长人物瓷塑的张寿山、林朝景、陈伟、林孝宗、林希宗、苏学金;还有擅于制作器皿的林子信、文荣、何朝春、林捷陛等陶瓷工艺大师,他们的作品,均被中外收藏家和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享誉古今。
岁月荏苒,到了今天,听听他们怎么说
学术主持 杨小彦
艺术家在一种传统的材料上,做当代的转型,只有这种当代的转型才能使这种材料本身的美感上升
著名艺术家、学者杨小彦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个展览最重要的特点是艺术家在一种传统的材料上,做当代的转型,只有这种当代的转型才能使这种材料本身的美感上升,才能有一个更有价值的状态呈现在世人面前,而和整个国际的艺术界产生一种平等对话的语境。
特邀学术嘉宾 皮道坚
中国传统媒介的当代转型最能够凸显我们如何利用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立足于我们的民族文化土壤,创造我们自己的当代艺术。
著名学者、批评家皮道坚也表示,现当代艺术大师都利用过陶瓷媒介进行当下的表达,而中国传统媒介的当代转型最能够凸显我们如何利用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立足于我们的民族文化土壤,创造我们自己的当代艺术。德化陶瓷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大家都叫它“中国白”。从这个角度看,此次展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策展人 陈国辉
这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艺术家用当代艺术的创作理念,来进行传统媒介的当代叙事。
策展人陈国辉说,自己已经关注德化白瓷很久了,这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艺术家用了德化传统的媒材,但是不是按照传统的样式来出牌的,而是运用当代的文化观念或当代艺术的创作理念,来进行传统媒介的当代叙事。
著名艺术家 余洪斌
从德化这个小县城里走出了这一批以传统媒介进行当代创作的艺术家,他们对文化艺术的思考,甚至比很多大城市的艺术家还要超前。
著名艺术家余洪斌认为,德化陶瓷是几千年的文化遗存,艺术家用介乎于国际的、所谓当代艺术的语汇去表达这种影响世界的白瓷,能表达得这么好实属不易。此次展览最重要的地方在于,从德化这个小县城里走出了这一批以传统媒介进行当代创作的艺术家,他们对文化艺术的思考,甚至比很多大城市的艺术家还要超前,这是十分令人震撼的。
岭南美术馆馆长 叶向明
德化陶瓷这次的展出从根本上把传统的工艺转化为当代艺术
岭南美术馆馆长叶向明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德化陶瓷区别于传统陶瓷的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它向学术和艺术迈进了一步,与中国其他地区依然在重复古人的陶瓷制作模式相比,德化陶瓷这次的展出从根本上把传统的工艺转化为当代艺术,在学术领域里面有它核心的价值。谈到与一带一路这个主题的联系,他说:“一带一路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里面大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五千年华夏文明究竟呈现出了一个怎样的国粹,陶瓷艺术正好能给出答案。”
展览回顾
主办单位:
广东省美术馆协会、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东莞市海外联谊会书画院、岭南画院
承办单位:
岭南美术馆
协办单位: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广东省美术馆协会艺术产业专业委员会、东莞市收藏家协会、东莞市福建商会
支持单位:
东莞(厚街)写意油画创作基地、广东高第堂拍卖有限公司、风篁美术馆、东莞市南北行
学术主持:
杨小彦
特邀学术嘉宾:
皮道坚
策展人:
陈国辉
2017年10月19日下午,由广东省美术馆协会、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东莞市海外联谊会书画院、岭南画院共同主办的“最炫中国白——“一带一路”与德化当代陶瓷学术邀请展”在岭南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艺术家苏献忠、陈德生、陈云贵、张南章、陈艺辉、黄永星、陈冰、郑清海、林振忠、杨芳、郑振雷、曾国彬等人的陶瓷作品,将持续至10月29日。
开幕式现场
新一代德化陶瓷艺术家承前启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大胆吸收了当代艺术创作的理念与思维,将德化陶瓷艺术作为底色的创作媒介,进行立体装置、影像艺术、综合媒材等诸多艺术领域的跨界实践,力图在作品的问题意识、创作手法、展陈方式以及传播手段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彰显出当代文化视野下的德化陶瓷创作的新面貌、新体验和新方式。参展艺术家苏献忠、陈德生、陈云贵、张南章、陈艺辉、黄永星、陈冰、郑清海、林振忠、杨芳、郑振雷、曾国彬等人的陶瓷作品是站在环视历史与当代视野中的创新力作,其不仅特色鲜明又一脉相承地表达出德化陶瓷生生不息的艺术生命力,还体现出艺术家敏感于当代文化情境中而大胆创新的胆识与情怀。
展览现场
内容合作:
电话:18665691921/020—87381688
联系人:汤小姐 邮箱:2305366233@qq.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传媒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