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风格——王肇民艺术研究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

发布时间:2019-06-01
来源:广东美术馆

也许只有他,实现了平凡与奇迹、广大与精微、画意与诗情的辩证对立与统一。他是王肇民,一位在“孤独”中矢志不渝的人。2019年5月30日,“伟大的风格——王肇民艺术研究展”在广东美术馆正式开幕,展期持续至6月23日。这位中国水彩画先驱,以其纯粹的精神和素朴的材质,创造出画作上的瑰丽光辉,耀亮着20世纪中国美术史。
 
广东美术馆本次展览以《画语拾零》和《王肇民诗草》为文化脉络,创新性地呈现了艺术家在水彩创作、艺术理论以及诗词文赋方面的“不同寻常路”。
 
\
开幕当天人山人海,近日展览现场均人流如织
 
广东近现代美术研究,是广东美术馆最重要的学术方向之一,“广东美术百年二十一大家”更是本馆收藏、研究和展示的重点。此次“伟大的风格——王肇民艺术研究展”,乃进一步深化研究和展示、构建完整学术体系的一次重要尝试。本年度广东美术馆已相继推出了“自然与田园——林丰俗的绘画世界”及“铭刻时代——汤小铭艺术研究展”等近现代艺术家展览,它们与王肇民的展览一道,以不同的切面,成为研究探索二十世纪广东美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陈杭(右)与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 (左) 共同鸣锣宣布展览开幕
 
\
△部分现场嘉宾合影留念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专程为本次展览发来贺电,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在开幕现场代为宣读。贺电中说——
 
在迎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里,举办“伟大的风格——王肇民艺术研究展”,是对王肇民先生艺术人生和杰出贡献的最好纪念。我谨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向王肇民先生致以崇高敬意并对展览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王肇民先生出生和求学于二十世纪前半叶的忧患岁月,但他向往光明和进步,勤奋从事艺术探索,并具有多方面的才情学养。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家的优秀品质。新中国成立后,王肇民先生以坚定的文化理想和满腔的艺术热忱投入教学和创作,他的作品表现和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生机和现实生活的丰富多彩,在水彩艺术的探索创造上展现出鲜明的个性语言和极高的艺术品质,体现了中国水彩艺术的时代高度,不愧为一代中国艺术大家。他以诗人之心着浓墨重彩,作品发自心灵关爱,构图明朗,造型浑厚,水色淋漓,透溢出蓬勃的南国生机和中国意境,形成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中国水彩艺术在吸收外来经验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特色,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曾经说过,中国水彩艺术的水平就是世界水平。广东美术馆立足梳理广东美术百年历史,结合文献资料,深化藏品研究,有助于美术界同仁和广大公众认识前辈中国艺术家的创造,坚定文化自信。举办王肇民先生的展览,就是要学习他高尚的思想品德,坚持深入生活、表现自然的艺术取向和真诚纯粹的艺术精神,为推动新时代中国水彩艺术和中国美术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宣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发来的贺电并致辞
 
读毕贺电,王绍强接着表示:“王肇民先生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中至关重要,这个展览也是广东美术馆对二十世纪广东美术名家梳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得益于各单位的藏品支持,展览的学术体系得以完整呈现。”
 
受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诸迪的委托,美术处副处长张苗苗出席研讨会和开幕式。
 
当日出席现场的嘉宾还包括: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陈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原主席林墉,广州美术学院原院长张治安,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党组书记林蓝,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范勃,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专职副主席王永,国家一级画家、中央文史馆馆员李小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璜生,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处长杨焱,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原,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宋光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张彦,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廖慧兰、郭润文,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李清泉,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许以冠,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水彩系主任陈朝生,岭南画派纪念馆常务副馆长韦承红,广东美术馆副馆长邵珊,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吴正斌,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齐喆,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董事长刘莹,浙江《美术报》社社长赵辉,恒远印务董事长侯焕昌,原南方传媒集团董事长张小棣,广东美术馆原副馆长江郁之,王肇民家属代表王季华、王越、王进、王玉振,王肇民先生的朋友、学生和美术界、新闻界近500人。
 
\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致辞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劲堃如是评价:“王肇民先生的价值不仅在于他的绘画,更重要的是,他是塑造‘美院人’品性的榜样,这对于美术教育来说弥足珍贵。继去年首次在广东美术馆举办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以来,此次把王肇民先生的展览和2019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并置的举措,不仅是馆校之间的学术互动,而且让岭南重要的美术馆和重要的美术教学单位不断融合,进一步延伸了二十世纪广东地区影响中国美术教育及创作历程的艺术家的研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次展览是深入研究王肇民先生的一个很好的开始。”
 
\
 △王肇民先生家属代表王越致辞
 
王肇民先生家属王越也动情地说:“此次展览是对王肇民诞辰110周年最好的纪念。在此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前来参加活动,特别感谢李劲堃院长、王绍强馆长及广东美术馆工作团队,使展览能够完美地呈现,此外还要特别感谢王进为展览的付出”。
 
展览持续吸引着各方艺术界人士和艺术爱好者。王肇民先生“伟大的风格”,既有庙堂之庄严,又具日常之可亲,所以在各个观众群体中皆引起共鸣。
 
\
△展览在各个群体和年龄层中皆引起共鸣
 
\
△著名艺术家林墉与廖慧兰在展览现场
 
著名艺术家林墉先生在展览现场流连观看良久,当被问及如何评价“伟大的风格”,他认真思索后一句一顿回答:“太简单了,他就是伟大。他就是这两个字够了。让我们现在、以后、以后的以后,不断地看一看他的作品,不断地永远地记住他。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他就是画点水彩嘛,没什么了不起。可是他了不起!他这个人,一辈子所做下的,一路在做的,恰恰就是伟大的事情。伟大的事情不是在一时一刻就呈现伟大的,而是在累积了很多年以后才是这般。我没有经常和他接触,跟他讲话讲过这么几次,但是,够我用一辈子。而且,最主要是他的人格,使我们这些人有一个可以跟随的道路。他给我们这些学生,树立了可以学习的榜样。”
 
\
△王肇民艺术研究展和2019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并置展出,呈现出了历史与当代的传承关系
 
\
王肇民艺术研究展现场
 
\
2019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现场
 
肇民为师,学生跟随。诚如上文提及,就在当下的展览季,广东美术馆把王肇民展览和2019广州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展并置展出,以隔空对话的形式,一方面呈现出了历史与当代的传承关系,另一方面从美术教育和探索的角度,勾勒了学院教育的源流脉络。在回望历史、梳理当下的过程中,广东美术馆搭建了交流的通道,推动着近当代艺术的深度构建。
 
\
 △王肈民艺术研究展学术研讨会现场
 
在深度构建的过程中,学术观点的形成和梳理,是其中关键的一环。5月30日,“伟大的风格——王肇民艺术研究展”学术研讨会,也于广东美术馆顺利举行。
 
馆长王绍强首先对众人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鉴赏先生画作与阅读《画语拾零》是对其研究的不可割裂的两条路径。他说:“王肇民先生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家、艺术家,本馆策展团队从他的教育背景、到其艺术修养及艺术成就都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其诗、文、画论,特别是《画语拾零》等思想脉络,展开了对其创作意境及广泛影响力的探讨。他的一生都在以作品阐释‘形是一切’的创作理念。”
 
\
 △展览现场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谈及当年撰写《孤独的王肇民》,尤其提到先生那天满头大汗步上9楼,只为与他谈论该文,甚至“有一点眼泪在打转”。他说:“过往二三十年间王先生的活动,我参与颇多。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王肇民先生非常孤独,没人理解他。当年王老他看到这个(文章),我还在9楼住着,这个老先生有一天满头大汗,跟王季华就爬到9楼去找我,他跟我讲话,这个手就握住我,就是非常感谢,然后我就感觉他有一点眼泪在打转。他说第一次有人帮我把想要说的话写出来了。当时他是非常孤独的。另一方面,我建议,广东能不能建立一个王肇民纪念馆,让先生的艺术为更多的人所理解。”
 
国家一级画家、中央文史馆馆员李小可,当年和王老师接触密切,他认为正是纯净和坚持,使王肇民作品产生了永恒光辉。他说:“虽然我很熟悉王伯伯,但这个展览仍然让我惊讶,惊讶于他作品的神来之笔,有无华之华,看似朴素却瑰丽光辉。他的人格和作品非常统一,这个人格不仅是对艺术的态度,也是对艺术规律的坚持和把握。他所坚持的艺术道路,成为他的信仰。我想王先生应该是20世纪中国美术里造型艺术的前驱,在中西融为一体的过程中,他有比一般人更为敏锐的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力。他化平凡为神奇,穿着普通的衣服,用着普通的纸笔,作品里没有任何花哨,却让人感觉到光芒。他用敏锐的眼睛和最简洁准确含蓄的方法去概括。这实际上是我们绘画者最喜欢看的、最有感染力的一个展览。他自始至终,让我们绘画者都受到教育。因为王先生直到八九十岁,还在视觉表现的领域里去寻找新的可能性,一个画家能在这么纯净的绘画状态当中坚持创作,是我们今天画家所缺少的。”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璜生则表示,王肇民先生一直非常支持广东美术馆,《诗草》有助于了解他伟大风格的形成。他说:“先生西南之行以及滞留漂泊生活里留下大量诗词,呈现丰富情感。人格的形成是在不断磨难和丰富经历中铸造。‘男儿立身先立志,尺幅片纸有尊严’,这么多的东西,令我非常非常感动。”他同时提到和塞尚的对比,认为王肇民“是从中国文化内部去产生,能够呼应当代或者现代社会艺术运动里的视觉和观念表达,这一点我觉得意义最为重大”。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李清泉,对先生“发光的眼神”难以忘怀:“我一直对王老的眼神非常感兴趣,每一次看到他,他的眼睛都在放光,尽管年纪那么大了,却满眼放着亮光,是直逼你内心的一种光芒。他追求很高,又选择了最简单又最难的表现题材,选择了与别人完全不同的艺术道路。除了艰难的道路,还有他独立的思想,他以一个人独立发起对‘内容决定形式’的对抗,那势必要忍受这种孤独,这需要很大勇气。有力当中他要求典雅,鲜明当中他要求含蓄,对立当中他要求和谐,最后在沉着当中要求生动,他把看似的悖论都融合解决了。”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美术处副处长张苗苗则认为,这个展览有利于把王肇民的艺术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就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序列里面来审视,如何用水彩成就伟大的风格。她说:“王肇民先生从一个很小的水彩的点切入对20世纪中国美术的影响里面来,这个非常难得的。水彩从传入中国开始就被认为是一种小清新,在他这里却有了浑厚结实强健有力的表现形式,这是他的伟大之处。其二还在于他在创作内部实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他从中国人审美精神的内部诠释一切,这也是他的伟大之处。他伟大的风格还体现在,始终与时代同步伐,没有非常表面的用一种主题创作,而是他本人参与到艺术变革和无数场艺术创新的过程中来,比如说他参与一八艺社、现代艺术的变革,包括参与美术学院的教学。同时,重新认识王肇民先生的意义,美术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展览现场
 
接下来的几位学者和嘉宾也畅谈了自己的想法——
 
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认为,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一个是究竟什么因缘使得先生成为西画进入中国后成体系的佼佼者,一个是为什么先生教育育人的影响力如此之大。
 
中山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原认为王先生是一个视觉的角斗士,他要完成的一个主要任务是20世纪中国的文化转型,这种使命感也是他的自我觉悟,先生致力于区分汉语所塑造的形和视觉之形,这两个形是不一样的。
 
岭南画派纪念馆常务副馆长韦承红认为,在当时以主流艺术为主体的形式下,王肇民先生却能够执拗于静物写生,孜孜不倦地探索艺术本体问题,这种独立的意识,跟年代形成强烈反差,有一种进入中国传统和认识的高格调,所以他的人格魅力非常有代表性。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齐喆认为,先生的寂寞性并非从始至终,他曾积极投入到当时社会的最前锋,积极关注每一个时代生活,不能把他屏蔽成一个只在画室里思考纯艺术问题的人。最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吴正斌回忆了当年先生教书的场景,而王肇民先生家属王季华则希望,对其父亲王肇民的更深入研究,能够一直持续下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陈海宁,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教育学院副院长许以冠出席了研讨会。
 
而如今,“伟大的风格——王肇民艺术研究展”,正在持续展出。“沧桑已作十年别,鱼鸟何曾一信传”,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十六年,看到《诗草》里的这句,又想起林墉先生在现场说的,“他越是走了,可是我们越想他。何谓伟大,就是走了以后我们还是想他,几十年想他,几百年想他。”先生音讯,并未隔断,风格气质,以作品延续。
 
所以,请来广东美术馆,探寻先生“伟大的风格”吧。
\

内容合作:

电话:18665691921/020—87381688

联系人:汤小姐 邮箱:2305366233@qq.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传媒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