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师造化——黎雄才的寻源之路”将于12月26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

发布时间:2019-12-23
来源:北京画院

\
由岭南画派纪念馆、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承办的“重师造化——黎雄才的寻源之路”将于2019年12月26日于北京画院美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开幕式定于2020年1月8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五层会议厅举办。

作为北京画院2019年“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的重要项目,此次展览选择岭南画派代表画家黎雄才为研究对象,以“重师造化”为题,分成“万里只车随屐筇——对景写生”“气倾百代凿洪濛——变革新风”“河山脚底蓝本供——创变粉本”三大板块,共展出了黎雄才的百余件画作。展览策划围绕黎雄才上世纪40年代起的写生线索展开,将其置诸于整个20 世纪中国画发展情境之中,试图回归黎雄才“寻源之路”的创作轨迹与艺术实践,进而探寻“黎家山水”的传承支撑乃至岭南画派艺术的发展脉络。

\
《西湖之晨》25x31cm 1956年 纸本设色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
《东莞道中》 25x32cm 1973年 纸本设色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
《建窑》 26x32.5cm 1958年 纸本设色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变革者:“暴风雨中的雄鹰”


20世纪初,画坛各界对于如何改良中国画一再争论,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众多画家与学者纷纷以不同途径开展改造中国画的实践活动,拉开了艺术变革的帷幕。其中岭南画派大胆的革新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为中国传统绘画开创了崭新的面貌。

黎雄才(1910-2001)是岭南画派最为杰出的代表画家之一,也是近现代新国画运动的重要实践者。其早年师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后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回国后任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副院长、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等职务。作为高剑父弟子,黎雄才直面中国山水画困境,终其一生实践着“折衷中外,融汇古今”的艺术主张。在任教广州美术学院期间,黎雄才亲自绘制了大量的课徒稿,分为树木、山石、云水几类,步骤清晰,笔法严谨,深受学生喜爱,成为当时中国画教学的经典示范。

\
《海水画法》 25x34.5cm 无年代 纸本设色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
《画石法》 25x33.5cm 无年代 纸本水墨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师造化:“法从对象而生”


“写生”是黎雄才创作中的基石。早在黎雄才赴日本留学之时,便学习了西方观察自然的态度与深入严谨的写生方法;四十年代起,在川蜀、西北长达八年之旅,黎雄才以写生为途径实现中国画改造的践行之路,留下数千幅画稿。如此,经过反复的研究、探索、实践,最终臻于成熟,黎雄才其后创作了诸如《武汉防汛图卷》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以此解答了“中国画如何表现生活”的时代命题。可以说,《武汉防汛图卷》的成功诞生是建立在大量对景写生的基础之上的,此次展览也将呈现黎雄在武汉抗洪时多次亲临现场搜集素材时所创作的十余件写生作品。

\
《张公堤上》 29×39cm 1954年 纸本水墨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
《戴家山速写》 29×37.5cm 50年代 纸本水墨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值得注意的是,黎雄才虽以山水画著称,但人物画作品也并不在少数,尤其是在四十年前后更是创作了大量人物速写。此次展览开设“积稿盈尺何雍容”的速写专区,其中即展出了《采药归来之老道》《东岳庙道士》《兰州写生》等黎雄才在西北、川渝时所绘的人物作品。此外,除了观众熟悉的创作稿与课徒稿,展览还将呈现黎雄才留下的几本珍贵的速写本。这些速写本涵盖黎雄才在写生途中所见所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物、树木、山石、瀑布、草虫、花卉以及创作感悟、心得笔记,还有随手画下的地图等等,堪称为黎雄才的“旅行写生日记”。翻开这些现已残旧的本子,我们能够跟随黎雄才的印迹探寻他的创作脉络,体会到这位岭南画派大师对艺术灌注的饱满热情。

\
《写生图》 50年代 29×37.5cm 纸本水墨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
《东岳庙道士》 33×23cm 40年代 纸本水墨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得心源:“天地巧妙在永无重复”


2001年,黎雄才于广州病逝。他在年逾古稀开始创作的《珠江长卷》是其晚年写生的扛鼎之作。此次展览展出了“贵州娄山关”段,长达七米,浑厚雄奇,笔墨酣畅。这幅总长六十余米的《珠江长卷》被学者指出“超越了其此前构建的诸多法则”,或可认为是黎雄才对自己一生写生之路提交的最终答卷。

\
《黄河三门峡》29.5x116cm 1958年 纸本设色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
《武汉市郊雪后》 33x131cm 1956年 纸本设色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从早年的空灵雅洁演化至后期的沉雄朴茂,从传统意境到现实山水的真实诉求,黎雄才艺术的独特价值在于他极大拓宽了中国画创作的笔墨语言,在改变传统中国画面貌的基础上图变图新。这种突破与创新,虽持续贯穿于黎雄才的整个艺术创作生涯,但他那种“力求真实刻画对象”的审美定势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时便已逐步确立。因而,此次展览并不以黎雄才为人熟知的巨幅山水为切入点,而视为是对黎雄才笔墨语言与风格演变的一次追源溯流的探索。我们更期望观众能够通过这场“寻源”之旅,了解到“黎家山水”之外的更全面、更具体、更鲜活的黎雄才。

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2月23日。




《珠江长卷之四——贵州娄山关段》(局部)
35×733.5cm 20世纪80年代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艺术家简介:


\
黎雄才(1910-2001),广东省肇庆人。早年师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后留学日本,擅长巨幅山水,作品气势恢宏,被誉为“黎家山水”,又精于花鸟、人物,书法则渊雅雄豪,自具风骨。

黎雄才秉承“折衷中外,融汇古今”的艺术革新思想,在山水画创作中遵循传统,强调在“师造化”中“得心源”,面向生活,深入自然,在生活中提炼主题,寻找寻感,创造出了富于时代特征和鲜明地域特色的笔墨语言和表现形式,成就斐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作品《潇湘夜雨》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奖;一九四一至一九四八年自川蜀入西北旅行写生,留下各类写生画稿数千幅;一九五六年创作的《武汉防汛图卷》被美术界誉为“抗洪史诗”,是具有全面素养的一代大家。

【展览信息】


展览
重师造化——黎雄才的寻源之路

开幕时间
2020年1月8日上午10时

展期
2019年12月26日——2020年2月23日

地点
北京画院美术馆三、四层展厅

内容合作:

电话:18665691921/020—87381688

联系人:汤小姐 邮箱:2305366233@qq.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传媒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