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 从澎湃到日常
发布时间:2019-07-24
来源:艺术地图
石磊,画家,1965年2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1987年毕业后,任教于山西师范大学艺术系。1993年石磊于中央美术学院进修,2008年中国油画院访问学者,1999-2010年担任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2007年被聘任为教授、硕士生导师。2010年担任中国油画院副院长。现为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学术委员、山西省油画学会副会长、中国油画院副院长。
石磊的黑白世界
文 / 陈丹青
相逢 30CMx3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二十世纪是影像的世纪。各国政要和所有战争均被影像记录,即时传播。石磊的素材与灵感, 悉数来自影像——主要是,政治巨头的脸——在他以绘画转述影像的动机背后,我看到政治所能诱发的激情(非常男性,非常男孩),也看到绘画的激情(至今这是 大部分中国画家难以戒除的情结)。
影像,尤其是公共影像,确实给布上绘画带来无限可能。至少,取自公共影像的画面常被赋予当代性。虽然石磊与几代画家相同,来自早经过时而仍然奏效的学院训练,但他显然不满足这种将画家拉回传统的体系。世界影像使画家的视野不再有边界(甚至难以焦距),摄影机能拍摄,绘画便能描绘,而摄影的政治性,被带入绘画——不过,所有“过去的绘画”,按约翰伯格的说法,就是“政治问题”。
《1945》100CMx90CM 布面油画 2013年
告别 50CMx40CM 布面油画 2013年
赫鲁晓夫 20x18cm 纸板丙烯 2015年
就我所见,很多中国当代画家以政治主题带动绘画,难有例外地,他们使用时事新闻图片(其中为人熟知的影响源,是那位德国人里希特),而石磊的使用频率尤其高。九十年代我也做过类似的事情,所以我喜欢石磊的画。我立即看出,他和我一样,迷失在绘画与政治所能激发的私人快感中,只是我不确定这是绘画的快感,还是一切时政事件——直白地说,涉及暴力与寡头政治——所能引燃的兴奋,或者,二者皆然。
这是一种男人的兴奋与快感么?以西人的心理学说,油画笔带有阳具的隐喻。如若果然,当我瞧着石磊的肆意涂抹(在他粗暴的涂抹中,从未丧失写实肖像的肖似性,我一眼就能认出他笔下的所有著名人物),我无端想起“性侵犯”这个词:那是以笔触与涂 抹对政治人物的冒犯、挑衅、戏谑与诅咒,同时,带着惊异而快意的凝视,有如人凝视他的性对象。
《人物》布面油画 20x20cm 2016年
当时政图像转换成油画,一变而为虎视眈眈的画布剧情,使观者仍然以为那是“政治”。石磊 偏爱小尺幅,他是对的:时政影像因此完全脱离时效与真实感,被贬值,被同一化,规约为袖珍的图谱,是可资把玩的平面词组,是我们时代——影像的、传播的、 即时的——视觉短句,近乎梦呓。在这批小小的画布系列中,在石磊连篇累牍的黑白絮叨中,政治,那持续主宰我们的庞大势力(无论善恶),均被微缩了,模糊了,凝结了,带着可疑的严肃感,变得可笑,甚至可亲,不再有威胁感,完全失去了它在现实中的蛮力与侵害。
另一种表达
文/杨飞云
在今天这个被视觉图像所充斥的年代,石磊把已成为历史的图片用绘画形式再度表现,显然是一件具有现实意义的事情。从图片的场景与人物中获取创作灵感,在历史的碎片中滤出表现意味,反使人能更清楚地看清本相。岁月的久远与空间的阻隔,使得图片上的回忆变得更加神秘而耐人寻味。
石磊有一种才能,即是把大而厚的笔触急促地放在人物脸上,这种画法非但不偏离构造,且能带著激情传递生动的人物神情与内在精神,使作品能以井喷般的笔触一组组瞬间成形,对就是对,错就刮去重来,绝不模棱两可。由此磨砺反复,鲜活生动就在法度之中呈现,激烈豪迈就在法理之上挥展。而为使画面更具历史感,他经常把很有表现效果的色彩去掉,让观者直接体验那些笔触背后的真实。
石磊沉浸在过去的图形碎片中,不断迷恋于选择取舍。那些已经看不清的影子又加上自己确切的看见,使自己置身其中,揣摩与玩味,想象与感动,将那种难以言状的感触,清晰而自信地表达出来。
石磊看起来清瘦忧郁,内心却敏感而热情激荡。他已入不惑之年,以他过去的绘画根基与持续的绘画热情,同时,循着他所坚持的绘画特色,相信他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内容合作:
电话:18665691921/020—87381688
联系人:汤小姐 邮箱:2305366233@qq.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传媒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