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林永康

发布时间:2020-06-30
来源:佛山美术馆联盟

\
林永康,生于广东佛山市,油画家。198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历任佛山画院院长、佛山市文联常务副主席、广州画院副院长、广东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全国美展评委、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名誉主任、第十届广东省政协委员,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列为“跨世纪第一层次优秀人才”。作品连续入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分别获优秀作品奖(最高奖)、银奖、铜奖等。作品《黄道婆》入选“中华史诗——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大型展览;多件作品入选“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暨中国油画百年回望”大型展览。

委、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名誉主任、第十届广东省政协委员,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列为“跨世纪第一层次优秀人才”。作品连续入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分别获优秀作品奖(最高奖)、银奖、铜奖等。作品《黄道婆》入选“中华史诗——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大型展览;多件作品入选“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暨中国油画百年回望”大型展览。




中国油画的当代性
文/林永康


中国油画艰辛地走过了百年历程,带着成就和问题,也带着期望,跨进新的世纪。

过去百年来,每个时期都有一批致力于开创油画新局面的画家,一些失败了,一些成功了。失败与成功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留给我们以经验或榜样。

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具备现代文明特征的社会,而与改革开放几乎结伴而来的中国当代艺术思潮,与已经在中国当代文化中有影响力的油画艺术一道,对中国的社会文化进行了探索与创造。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必然促进文化科技发展,也影响着艺术包括油画艺术风格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当代艺术以新的形式对传统继承、民族性探索及时代精神、审美性的体验和追求,必然产生与过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从当今许多优秀的油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国油画的当代性已从更高的层面上,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开拓出更为宽广的前景。

\

林永康在创作
 

艺术历来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中西方的文化传统有着很大的差异。但不论东方还是西方的优秀文化传统都应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在当代仍然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油画是西方艺术特有的语言,西方油画注重“外美”,注重写实,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与大自然,从中寻找艺术的美,反映在艺术作品中,注重现实感,尤为着力于对人本身形体力与美的塑造。早在公元前四五世纪的宗教绘画中的形象描绘,已开始平民化和世俗化,强调对人的审美追求,其作品的形与神是通过客观具体形象的描绘来表达的。中国传统艺术重“内美”,注重“意境”“气韵”,通过笔墨、线条独特的表现方式直抒胸臆,往往追寻一种空灵而又神秘的美感。中国传统艺术历来崇尚“天人合一”,以情景相融为依照,强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在似与不似之间展现无比的想象力,并精化为艺术程式,达到一种纯美的境界。艺术家应对东西方的传统艺术进行清醒的观察与筛选,比较东西方艺术长短,吸纳其中的艺术精华丰富我们当代的创作。

东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也由于不同民族的内在因素所决定。“外来影响是短暂的,民族性是长久的,是血肉,是空气和土地”,因此,中国当代油画必然要更强调本土化,把西方油画这种绘画方式根植在自己的土地上。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它创造过无数璀璨的文学艺术。作为中国油画家,绝不应该忽视或背离博大深厚的民族精神气质,这是我们“自己的根”。忽视或背离了“自己的根”,盲目崇拜西方艺术,急功近利,不加鉴别地照搬,与西方亦步亦趋,热衷于追求“标奇立异”,为出名而艺术,使作品脱离社会、脱离本民族精神,导致内涵缺失与异化,其作品是经不起考验的。

\

《蒸汽时代》180cmx150cm 亚麻布油画
 

中国油画的当代性首先就是要以独特的民族性为亮点,若是没有这个亮点,其存在也就没有意义。中国油画应当把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内涵、独具的东方民族神韵作为创作的重要指南。中国油画体现民族性要中西兼容并蓄,取长补短。林风眠说:“西方艺术之所短,正是东方艺术之所长,东方艺术之所短,正是西方艺术之所长,短长互补,世界新艺术之产生,正在目前,惟视人之方针耳。”事实上,中国艺术的发展创新,一直都借鉴着世界先进的民族艺术。民族性不是形式上的问题,而应该从民族内在的精神本质上去探索。同时,油画民族性并不是僵化不变的,西方油画随着时代与科学的发展,从模拟客观形体进展到创造艺术形象,进入到现代,更是从观念和技法上,产生了众多不同的风格和流派,而且对非洲和东方各国艺术的借鉴和吸纳,使油画更具有世界性。中国传统绘画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宝贵的美学元素,中国油画家应确信中国艺术的特殊价值,同时吸纳西方艺术精华来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出地道的、纯正的且又富具民族特性的油画,进入世界艺术之廊。

\

《栀子》110×90cm 布面油画 2015
 

中国油画艺术的当代性重在创新,只有创新才有持久的生命力。自油画诞生以来的几百年历史长河中,是从不断的创新而发展的,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从新古典主义到印象派,油画艺术每每遇到保守、僵化的瓶颈,总会有新的思想、新的风格奋起挑战,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开放格局。在20世纪初,在现代主义思潮冲击下,西方油画开始放弃被视为自己标志的三度空间幻觉特征,在立体主义以及后来诸多流派的革命性创造中,开始向现、当代的多元化转变。

中国接触、学习真正意义上的“油画艺术”是在19世纪下半叶。当时的第一代中国油画艺术家如李铁夫等在服膺西方油画的精妙技法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西方油画中的艺术理念和气质熏陶。在本能地感到这种异质的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格格不入后,他们,以及后面的数代中国油画家,开始了漫长而又痛苦的“油画民族化”改造。尽管每一代中国油画家都觉得“油画民族化”的努力没有到达目标,但是这个过程中引发的对西方油画精神内核的分析和批判,却使得中国艺术家和国人逐渐深入了解了西方油画,也共同关注当代人的精神状态,紧跟时代的“创新”气息。从20世纪徐悲鸿、徐志摩对西方艺术的“感”之争到五六十年代“油画民族化”的讨论和实践,从80年代“广州105画室”“星星画会”到“八五新潮”“当代艺术大展”,中国油画始终在时代的最前列,充当着启蒙者和先知者的角色。在这些运动中,精英们大多以“油画艺术家”的身份出现,通过架上油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扩大着反映社会变革思想的传播阵地。由此我们可以说,油画艺术除了自身形式的魅力,由于它贴近时代,反映变革,在中国还承载着更为深刻的人文价值,体现在当代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

\

《天窗下》布面油画 200x230cm 2009
 

中国油画的当代性要体现新的生活美学境界。当代油画的发展还不单纯是从对西方现代和中国传统的关注研究中,构建自己的艺术语言,探索新的艺术形式,而更为关注当下的中国文化和社会,关注当今社会人的生存和精神状态,以及与人密切关联的现状和环境,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中寻求油画艺术新的突破。因此,当代性是需要艺术更贴近生活、社会和群众,从思维和感情上融入当今历史潮流,与时代相适应,使当代油画在当代中国文化中,展现出更为丰富和深刻的精神价值。也只有富于个性的现代审美形式与当下的时代精神完美结合,当代油画才能产生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油画艺术在现代社会新的发展,在于艺术家个人的体验和感悟,在于具有鲜明的个性及当代精神。油画领域中,20世纪80年代的“伤痕美术”“新古典主义”,90年代的“新生代”等,都是当时杰出的反映。在当代文化艺术领域则表现为艺术家个体努力突破形式的极限,尽最大可能地表现社会现实,并对当代文化进行反思,期间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品。到了今天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中国油画和中国当代艺术应当成为艺术家精英们反映现实的手段,风格样式更多元化、个性化,许多作品善于有机地融合历史和现代文化的元素、符号,善于吸纳富有现代审美性的结构形式的营养,他们互相影响着,共同构成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生态。在中国这个古老与现代并存的发展中国家里,对现实的关怀和对未来的呼唤是艺术的主旋律,也是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正确之路。

\

《战利品》114×146cm 亚麻布油画 1995
 

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高科技的媒介和媒体的产生使人们的审美方式、审美观念改变了,开放文明的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大气候、大环境,也为油画创作多元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当代艺术中,人们在乎的是不断更新媒体和语言模式,只要能表达自我,是健康向上的,艺术几乎无禁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最早,引领全国风气之先的地区,更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中发挥了先导的作用。广东的油画艺术和当代艺术非常活跃,分别由画院、美术学院和自由艺术家们为主体构成的艺术群体和艺术团体层出不穷,艺术主张和艺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对新的艺术样式进行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探索,这些已成为广东油画创作的一种优势。油画概念绝不能仅仅局限在一种材料、一种技法,油画是一种精神载体,是一种文化形式,在世界文化的大平台上,各位艺术家、各个艺术流派和艺术群体都可以在各自领域中自由驰骋。

艺术的发展是靠优秀的作品来说话的。中国油画将会迎来更大的繁荣,也将有一批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油画艺术精品展现于大众面前。

 



历史中的肖像与肖像中的历史
——林永康历史画和肖像画的交错性读解
   文/ 杨小彦
 

长期以来,林永康在油画方面的创作始终围绕肖像性的历史画与典型的肖像画两个方面进行,在这两个方面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也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概言之,有这样几个特点。

\

《嫂嫂》146x114cm 布面油画 1994
 

作为个人化的创作,林永康主要表现在肖像画方面,而在肖像画方面,他又是以普通人甚至是身边的熟悉的人为对象的。在《小陶》、《杏姑》与《嫂嫂》等画中,林的兴趣是他如何在这些对象当中寻找到一种简括而有力的油画语言,用以配合画中人的身份与状态。他既希望他的绘画有一种使人亲近的感觉,同时又极力把“画味”——一种属于油画才有的质地贯穿在整个画面上,于是他彻底简化了画中的背景,也就是说他基本上只用色块来处理它,而不描绘任何东西,以便突出画中人物的形象;与这一点相配合的是,他对画面造型有着精心的追求,不用过多的细节而是用已经语言化的块面结构绘画主体,结果他画中的人物贯穿着一种几何形的、有点硬边的形体趣味,再加上反复描绘的色层关系,使作品达到了在单纯中蕴含着丰富的、富有视觉意味的效果:而对于画中人物来说:林永康自始王终都强调其中的素朴与个性,他明白他画的是“这一个”而非“那一个”,画的是他在情感深处产生共鸣的;今他难以忘怀的人物,而非类型化的“符号”。结果,林在创造中自觉地坚持了个性化的原则,让架上艺术回归到其原本的路子上去,回到感性化的传统中去。值得一提的是林永康最新的一张创作《奔向太阳》,在这张画中,显示了画家的想法与追求。在这张画里,画家悄悄离开了经典意义上的肖像模式,溶人了一种罕见的激情,一种无法言说的兴奋。更重要的是,画家在这张画中的人物的形体上寄予了莫名的希望,赋予整个人物以表情。在这裏,肖像之于画家,本身就构成了一部历史,一部个人情感与追求的历史。

\

《缫丝女》180x130cm 亚麻布油画 1994
 

在历史画方面,林永康的思路与其肖像的创作恰恰相反,他是从历史的角度进入了肖像的领域,用肖像作为一种叙述历史的方式来从事他历史画的创作。在《缫丝女》这张画中,画家试图用一张过去的旧照片为底本,选取一个当年普通的女工为形象,把近代史开端时的那种工业化的艰难进程浓缩了起来。值得一提的是,画家有意识地保留了旧照片的若干痕迹,使所谓“历史的意味”转变成一种视觉方式而让人得到感悟,进一步说;在这张画里:画家明确地舍弃了错觉般的“写实”,他为自己设计的目标并不是逼真地重现当年的情景,而是通过他的选择来迫使观众回到“历史”并进入“历史”,而不是看到历史,造成复制历史的错觉。画家敏锐地、有意识将原来属于旧照片才有的那种非清晰的图象效果放大成为一种油画语言:从而成功达到了让观众“阅读”历史的目的,接着,在画家所画的《战利品》、《革命将领黄兴》这两张画中,继续发挥在《缫丝女》中所取得的经验,以表达“历史的意味”为结果,使历史画与肖像画结合,让历史通过肖像得以体现,也让肖像转化为历史。林永康的这种意图,在他的新作《主权是不能谈判的》一画中得到了某种贯彻。本来,这种有着明确创作目标的作品是不容易获得成功的,也难以让人信服,但画家还是努力去处理这个过分意识形态化的主题。在这幅画里,画家舍弃了不少多余的细节,仅保留了必要的有说服力的道具,而把精力放在了画中人物的坐姿、表情与手势上,力图赋予画面以不同寻常的气氛,让“主权是不能谈判的”这句话有千钩的重量。

\

《五四-新女性》150x188.4cm 布面油画

 

在油画的历史中,肖像画与历史画可以说是从古典时代起就有着非凡意义的创作种类,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径验,有着不同寻常的传统。正因为如此,肖像画创作与历史画创作就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也成为油画家们检测自己能力的一种方式。林永康选择了这两种创作种类来作为自己的方向,这显示了画家的内心追求,他希望通过这种追求达到真正的崇高,从而发挥原本就属于油画所独有的力量感;同时,在这一系列的创作当中,古典色彩的那种“历史感”也得到了有效的恢复与祈生,从而使油画与其历史,油画家与其责任合一起来。显然,画家的这种努力,不仅有着美学上的价值,更有着艺术史的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1998年10月
 

 


更多作品欣赏
 

\

《曾经的风景》128×160cm 亚麻布油画 2003
 

\

《自梳女》138.5×205cm 亚麻布油画 1999
 

\

《背光的女子》120cmx90cm 亚麻布油画 2000-2002
 

\

《吹藏号的女子》布面油画 170X93cm 2013
 

\

《毕业生系列之二》114X146cm 布面油画 2018
 

\

《迪子之一》110×90cm 亚麻布油画 2009
 

\

《纯真年代》120x120cm 布面油画 2015
 

\

《朵儿》120x120cm 布面油画 2010
 

\

《兰子》146×114cm 亚麻布油画 2007
 

\

《青春》110x80cm 亚麻布油画 1996
 

\

《小禾》174x150cm 亚麻布油画 2002
 

\

《小苓》116×88cm 布面油画 2001
 

\

《杏姑》110x90cm 亚麻布油画 1993
 

\

《革命将领黄兴》210x190cm 亚麻布油画 1996
 

\

《黄道婆》199.5×339cm 布面油画 2016
 

\

《春潮·习仲勋与经济特区》265X250cm 布面油画 2017
 

\

《碧血巾帼·陈铁军和她的战友》200×160cm 布面油画 2001
 

\

《1992·邓小平在广东》200×250cm 亚麻布油画 2008
 

\

《于无声处听惊雷》140x200cm 亚麻布油画  2007
 

\

《主权是不能谈判的》220x160cm 亚麻布油画 1997

 


 


 

 

内容合作:

电话:18665691921/020—87381688

联系人:汤小姐 邮箱:2305366233@qq.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传媒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