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 窗口效应——深圳美术馆建馆初期的经营与收藏·专题研究展
发布时间:2020-08-04
来源:深圳美术馆
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
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
窗口效应——深圳美术馆建馆初期的经营与收藏·专题研究展
主办单位:深圳美术馆
展出时间:2020年8月1日——8月31日
展出地点:深圳美术馆
学术主持:陈履生
策展人:李原原
展览组委会(按姓氏笔画排列)
主任:张燕方
副主任:王子蚺
委员
万黄婷 王子蚺 张燕方 陈履生 李原原 赵伟东 覃京侠 游江 黎晓阳
藏品研究与整理:深圳美术馆收藏研究部
公共教育:深圳美术馆公共教育部
推广宣传:深圳美术馆推广策划部
展示陈列:深圳美术馆展览陈列部
视觉策划:一木设计
前言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特别年份。40年来,深圳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之路,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成就就是祖国改革开放大业的精彩缩影。
2020年是我们回顾建设成果、总结特区经验,踏上新征程的新起点。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示范区”,秉持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深圳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做出了一系列石破天惊的大胆改革,而当时的深圳美术馆作为深圳重要的文化机构,在特区早期的文化体制创新上担当了重要角色。深圳展览馆(即深圳美术馆前身)于1976年12月开馆,立足于自力更生,次年即在馆内设立小卖部经营明信片等旅游纪念品。1979年明确展销结合、以文养文的经营理念,设立书画展销部,拓展展销业务。1981年又与香港公司合资开办博雅画廊,1983年创办“深圳书市”,1984年组织“中国书画大展”赴纽约展销、1985年创立翡翠动画公司,1986年赴加拿大举办展览……在深圳经济特区的文化建设上拓荒性地开展了艺术品经营实践。展销经营业务不仅将中国民族艺术向世界宣传和推广,而且为展馆的发展壮大筹集了资金,进一步密切了与全国艺术名家的往来联系,还为深圳市民留下了大量宝贵的馆藏艺术珍品。
本次展览聚焦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发生的关于艺术市场萌芽时期的历史。通过展示馆藏美术作品及丰富的老照片、书信、账本等文献资料,回顾40年前的这段深圳文艺拓荒历程,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市场发展史,学习老一辈深圳建设者“拓荒牛”精神,并希望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中国文艺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带来新的启示。
展览内容
第一部分 (1976年-1978年)
20世纪70年代末,正值“文革”后文艺得到解放之时,面对文艺复兴的大好形势,深圳展览馆(即后来的深圳美术馆)于1976年12月26日开馆。因为毗邻港澳,展馆建成不久就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作为当时深圳唯一的美术馆,深圳展览馆也成为内地与港澳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展馆充分利用中国南大门的有利地理环境,适应国外人士急切了解打倒“四人帮”后我国美术现状的形势,先后组织了“北京荣宝斋木版水印书画展”“人民美术出版社书画原作展览”“江苏省、上海市中国画、版画联展”等一些分量很重的展览展出,由于组织展出行动快、质量高,使展出在国内外取得良好反映,联系和取信了国内和香港一大批美术界人士,为新成立的展馆建立起良好形象,也与国内重要画家建立起了密切联系。展馆设法为经历苦难的画家解决生活困难、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并在展览活动及与画家的交往过程中开始积累馆藏作品,为日后开展业务,打下了坚实的根基。1977年举办“北京荣宝斋木版水印书画展”开始在展厅设立小卖部,销售明信片等之类旅游纪念品。
1977年“北京荣宝斋木板水印书画展”
1977年深圳展览馆馆长雷子源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家张广的陪同下拜访蒋兆和、萧琼夫妇
1978年5月 人民美术出版社书画原作展,图为画家徐希、香港记者莫一点与雷子源馆长及工作人员合影
第二部分(1979-1980年)
紧跟三中全会制定的“把经济工作搞活”的精神,在对外文化、经济交流迅速发展、提倡开展旅游的形势下,深圳展览馆在做好艺术展览的同时,针对海外游客参观展馆之后对于纪念品的大量需求和艺术市场对名家书画的期待,正式成立书画展销部拓展展销业务,逐渐明确走“以文养文”的经营理念,壮大与发展业务筹集资金,为日后的进一步经营发展打下经济基础。馆内开设的书画展销部不仅结合展览的策划与举办展销国内艺术名家书画,进一步密切了与全国艺术名家的往来联系,还销售杨柳青年画、泥人张泥塑、汕头彩塑、广东凉帽等较有特色的全国各地工艺品,拉动和扶持了一批经营困难的工艺品厂,带动了区域经济及艺术产业链。逐渐形成了展览、经营、收藏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办馆体系。
众多外宾在深圳展览馆书画展销部选购艺术品
中国银行同意深圳展览馆在展销中收取外汇
从文献可见,1980年举办的“北京百花书画展”“北京画店书画展”等展览从策划到实施都是明确以展销经营为目的,并且运作方式灵活多样,“北京百花书画展”是在展览前即支付稿费买下全部展品;“北京画店书画展”则是以合作分成的方式,单这次展览就售出包括傅抱石、溥儒、吴昌硕、蒋兆和、陆俨少、陈半丁、李可染、黄胄、吴冠中、范曾等书画名家的173件作品,销售金额90164元。而其中详细的展品清单、稿费情况、卖出价格都为我们了解当时的艺术市场提供了重要依据。
1980年“北京百花书画会”展品目录及稿费
1980年“北京画店书画展”展览作品清单及稿费
1980年10-11月深圳展览馆售画清单
1979年深圳展览馆美术作品征购与销售账本,可以看到1979年王子武,刘国辉、范曾、李苦禅、王雪涛、吴冠中、崔如琢等大量艺术名家当时的稿费情况。
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家徐希介绍展览组稿情况及画家稿费(吴冠中三幅100元、蒋兆和50元)
第三部分:1981年-1986年
博雅画廊
乘着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的春风,在深圳展览馆书画展销部良好运营的基础上,受广东省委书记兼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吴南生的倡议和具体指导,深圳展览馆与香港博雅艺术公司的文化界朋友合作创办我国第一家深港合作文化企业——深圳博雅画廊,1981年7月正式开幕,开创了内地与香港文化合作的先河。画廊的开业使展馆的发展闯开了一个新局面,为展馆走“以文养文”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可靠的经济支柱,也为特区的文化繁荣添砖加瓦,得到国内外各界好评。深圳博雅画廊开业不到三个月时间,除大量接待国内群众和港澳同胞外,还接待了来自美、英、法、德、日、加拿大、瑞典、印度、挪威、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几十个国家的游客达9300多人,为中外游客提供选购旅游纪念品服务,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橱窗。三个月销售总额为人民币93150折算港币为320000多元,其中直接创汇155000多港元,除按协议从销售总额中提成10%,摊还港方装修投资及扣除税金、费用开支后,画廊纯获利人民币21311元,折算港币为71040元。纯利为销售总额的22.8%,按协议所所获纯利深港对半分,各得人民币10655元。1982年博雅画廊全年销售总额达70多万元。与港方分成后所得展销收入不仅担负展馆全年经费、以及画廊基建费用,还扩充和维修了设备,增加了库存备货金和藏画。至1982年底展馆藏画600多件,拥有固定、流动资产、资金约值近六十万元,为开馆六年来,国家对展馆的经费拨款共11.8万元的五倍。
1981年7月11日深圳经济特区首家深港合作开办的文化企业——深圳博雅画廊开业剪彩
1984年博雅画廊开业三年时间,已全部收回投资,而且经双方商定将三年盈余的250万元港币再次投资合作,并接纳深圳市文化服务公司联合组建成博雅艺术公司,将画廊装修一新,营业面积也由原来的一层楼面扩充为五层楼面。一楼底层为工艺美术服务部,经营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品;二楼为文物营业厅,经售由国家批准出口的古旧陶瓷、金木竹石、书法绘画等文物;三楼为图书部,经营进口图书和录音带、文化用品;四楼经营中国现代书画和文房四宝;五楼则为展览大厅,从事各种艺术展览等活动。1985年博雅画廊成立4周年时,在香港举办规模盛大的书画展,一次销售金额就达250多万港币。至1986年,五年时间博雅艺术公司纯获利280万元人民币,向国家交税人民币66万元。港方除收回投资外,还获利润外汇券68万元(港币173万元);深方获纯利86.8万元,继续用于“以文养文”发展文化事业所需。
外宾在博雅画廊选购艺术品
深圳书市
1983年,在深圳市领导和市文化局的参与指导下,深圳博雅画廊与香港中华书局联合举办首届“深圳书市”,市政府派出选书团赴香港选取海外版图书一万种,在展览馆场地举行首届书市的开幕式。这次书市迎来全国28个省市的图书馆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04所大专院校图书馆逾千名代表前来选书十多万册,购书金额人民币170万元,开创深圳图书向全国供应先河,得到大力赞扬。1984年夏天继首届书市后,画廊又与香港中华书局、日本东方书店联合举办第二届“深圳书市”,选取日版艺术类图书和国内20多家出版社合作,共同选书5000种,联合举办中、日艺术类图书展览。首次把海外版艺术类图书精品引进来,令国内美术出版界耳目一新,获美术界人士好评,购书金额人民币160多万元。
1983年第一届“深圳书市”图书目录-封面
1984年第二届“深圳书市”海报
翡翠动画
1985年,知名艺术家程十发一手牵线搭桥,促成了香港无线电视广播公司和深圳美术馆的合作,成立了内地第一家深港合资动漫企业——翡翠动画制作公司。作为内地最早的动漫创作企业,翡翠动画高水平的动漫制作备受国际动画界的认同和推崇,为推动中国动漫事业迈向国际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亦为中国动漫行业兴盛奠定了大量专业人才的坚实基础。
1985年翡翠动画成立仪式上深圳展览馆法人代表郭炳安与香港无线电视有限公司高管签约
程十发先生为第一届翡翠动画设计班学员颁发毕业证
结语
基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和创办经济特区的政策支持,以及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深圳美术馆在祖国南大门当担改革开放的文化窗口,做好艺术展览的同时,开拓性地发展文化经营,得到全国各界和美术名家的支持。其成立的书画展销部不仅结合展览开展书画经营,还与荣宝斋、北京画店、上海古籍书店等内地艺术机构进行合作;所创办的深圳博雅画廊不仅策划组织“深圳书市”、“中国书画大展”赴美国、加拿大展销等创举,将中国书画艺术推向港澳及海外,并且开展进口图书、音像、彩印等多种业务,还积极拉动和扶持了一批经营困难的工艺品厂,带动了区域经济及艺术产业链,为发展深圳特区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展览中的作品、照片、书信、账本等等全面地还原了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展览馆蓬勃开展的经营状况以及与全国画家密切联系、交往的情况,这些作品与文献以丰富的细节展示了改革开放初期深圳自由、热情、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城市氛围,通过展示一个美术机构的早期经营与收藏,透射出改革开放给画家、市民、城市和国家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我们希望借以这样有温度、有意义的展览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献礼,也期待展览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大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潘天寿《蛙石图》43cm × 41cm 纸本水墨 年代不详
赏析:画中一蟾蜍匍匐于方石之上,两眼瞪大,定睛凝神,正伺机捕虫,形象生动传神。画面多用浓墨,皴擦点染各得其妙,用笔苍劲老辣,气雄力坚,S型构图简略相宜,整幅画给人朴拙凝炼之感。
署:寿者
钤:朱文方印“大颐寿者”
藏品标签:1980年收藏,支付收藏费400元,博雅画廊宣传折页有此作品。
吴青霞 《钟馗》 136cm × 67.5cm 纸本水墨设色 1983
赏析:吴青霞最擅工笔,钟馗题材本非其所长,此幅作品为深圳展览馆为组织钟馗专题画展赴香港举办展销会的命题之作,同期约稿的还有唐云、程十发、朱屺瞻、谢稚柳、应野平、陈佩秋等海派名家,他们都按期交来了作品。在所有作品中,吴青霞的钟馗是最开心的,钟馗骑着毛驴和小鬼,在长着野草的荒坡上欢乐地奔跑,五只似蝴蝶一般的蝙蝠从天而降。钟馗的手势和眼神,小鬼的手舞、笑容都引向五只蝙蝠,画面中钟馗与小鬼仿佛是一对好朋友,邀约在野外扑蝶嬉戏,正如其题款所云“福从天降乐无涯”。
题:福从天降乐无涯
癸亥秋九月吴青霞写于沪上
钤:白文方印“篆香阁” 白文方印“好学老人”
朱文方印“吴青霞”
馆藏标签:1984年购藏,稿费400元
程十发《伶伦采竹》136cm × 68cm 纸本水墨设色 1984
赏析:相传,黄帝在凤凰岭命伶伦作乐律,伶伦取懈谷之竹,创制出音乐上的12音律。此作品就是以这个典故为创作题材。画面中,伶伦身着长袍,头披斗篷,跪坐于地毯之上。人物脸部刻画得十分细腻,从眉毛到胡须都是一丝不苟,尤其是他通过渲染和留白的手法凸现了人物的立体感和光感,使形象更为丰满。左下方一少女团坐于芭蕉叶之上,正在用伶伦所作的竹笛吹奏悠扬的音律。少女脸部的胭脂红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程氏人物”的典型特征。少女执笛的双手刻画的亦是那样纤细柔美,十分传神,仿佛从她那优雅的吹笛姿势中就能感受到所奏音律的婉转悠扬。伶伦身后有一株用赭石描绘的竹叶,它巧妙的将这两个人物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同时又暗示了竹笛的由来,可见作者在构图上的独具匠心,别出心裁。那时粗时细、时实时虚、时深时淡的线条,那透着光感的没骨法的设色,充分地显示了作者深厚的笔墨功力,亦使作品有了更多的内美和形式美的妙趣。
题跋:请说轩辕在时事,伶伦采竹二十四。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遣中分作十二。伶伦以之正音律,轩辕以之调元气。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唯留一管人间吹,无德不能得此管,此管沉埋虞舜祠。甲子夏程十发 写并录李长吉苦篁调啸引于上海。
钤:白文鸡纹圆形印、朱文方印“程十发书画”
白文方印“不事绳墨”
馆藏标签:1984年购藏,稿费500元
媒体见面会
内容合作:
电话:18665691921/020—87381688
联系人:汤小姐 邮箱:2305366233@qq.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传媒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