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统的再发明:作为灵感、遗产和生产的区域民间美术
发布时间:2020-12-08
来源: 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
开幕式合影
2020年12月3日下午,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举办新展“新传统的再发明:作为灵感、遗产和生产的区域民间美术”开幕式。作为美术馆年度重要展览之一,该展览将机构馆藏与私人收藏的南方民间美术藏品,与本校部分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们从民间美术或手工艺获得启发创作的当代艺术与设计作品并置,其中还包括有海外学习经历背景的艺术家从跨文化视角来学习传统的尝试,这几部分共同呈现“民间美术”百年来的遭遇与变迁。
在开幕式致辞中,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王璜生表示,该展览从策划构思与组织形式上具有突破性,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和充实的学术基础。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陈晓阳介绍了策展背景。展览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的早期收藏与学科史和教育史的梳理出发,希望通过追溯自1927年顾颉刚等学者在中山大学编辑《民俗周刊》所开创的南方民俗学研究的历史,与馆藏经典民间美术藏品的入藏经历,以及当代艺术家和学者们对区域民间美术的相关记录与研究,用“以图证史”的方法从多个角度呈现民间美术与民俗研究、美术教育之间的复杂互动关联。艺术家代表刘庆元表示,作为参展人,深刻感受到文化实践的代际相承,赋予了今人继续保持谦虚、低头前行的勇气。展览框架将不同学科、阶层与背景的实践者汇聚起来,探索一种开放的知识生产的可能性,使人感受到学院人文精神的释放。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王璜生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陈晓阳致辞
参展艺术家吴青峰老师导览现场
展览研究员薛燕老师导览现场
参展艺术家卢麃麃老师导览现场
参展艺术家张小川老师导览现场
开幕式结束后主办方还安排了现场导览与研讨会。现场导览由策展人、参展艺术家和研究员向观众详细介绍与沟通参展作品。研讨会上,策展人陈晓阳与多位广州美术学院的老师、专家学者共同讨论民间美术与当代艺术结合的多种可能。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刘晓春教授多年研究区域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认为艺术家与老百姓是互为灵感,相互启蒙的关系,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艺术家参与到当下的地方文化活化中来。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段颖副教授提出,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民间手工艺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需要更多地联合不同的行业、不同领域的人,重新建立新的连接。王璜生回应了“建立连接”的问题,认为跨学科、图像与文字、过去与当下、大小传统的连接与融合都是值得思考的方向。与会的嘉宾进而就看待民间美术的不同视角、美术馆作为知识生产平台等问题展开了交流与探讨。
研讨会现场
本次展览研究员之一蔡涛老师发言
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月3日,期间将举办相关公教活动。
展览现场
展览总监:王璜生、胡斌
策展人:陈晓阳
助理策展人:陆思培、陈丹、刘子瑗
学术顾问:邓启耀(广州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刘晓春(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民俗研究中心教授)
视觉设计:田博
展厅设计:杨柳
藏品管理:梁小延、梁小红
展览执行:李铁军、何泉、黄兴彪
传播与教育:王秀媛、余爽、杨柳、刘子瑗
藏品——潮州木雕、潮绣、广绣、香云纱、新传统陶瓷、现代版画会、《民俗周刊》及民族风俗物品
艺术家——曹国昌、丁敏、高永坚、何继丹、李辉、刘庆元、卢麃麃、覃大立、任倢、谭畅、尹秋生、王超、王桦、王莹、吴青峰、张小川
研究员——蔡涛、陈丹、杜洁莉、何小特、牛加明、谭红宇、薛燕
工作团队合影
内容合作:
电话:18665691921/020—87381688
联系人:汤小姐 邮箱:2305366233@qq.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传媒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