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家李紫玉

发布时间:2021-01-28
来源:佛山美术馆联盟

\
李紫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佛山艺术创作院特聘画家、佛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作品被广东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岭南美术馆以及中山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作品所获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赛事奖项
2000年作品《秋声》入选《民族魂·国土情》全国书画展
2010年作品《青花》入选2010全国中国画展
2014年作品《和风》获首届“八大山人”全国花鸟画展优秀奖(最高奖)
《太平盛世》获“塞上明珠·美丽宁夏“第八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作品《阳光的召唤》入选“精致立场”--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展
作品《春来了》获得“翰墨齐鲁--全国首届花鸟画展”优秀奖(最高奖)
作品《太平兆丰年》入选第八届民族百花奖--全国中国画展
作品《穿越时光的爱恋--鸡冠花》入选2014第三届造型艺术新人展
2016年作品《故乡小夜曲》入选“翰墨青州”2016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穿越时光的爱恋-心花》获得2016“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花鸟画作品展入会资格(最高奖)
作品《穿越时光的爱恋-鸡冠花》入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作品《穿越时光的爱恋-海洋日记》获得2016“丹青扬州”全国中国画花鸟画作品展入会资格(最高奖)

作品所获省级奖项
2000年作品《清音》入选广东省群众美术书法大展
《金秋》入选广东省第二届中国画展
2004年作品《沐香》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
作品《港湾》入选2004年广东书法美术摄影联展
2005年《春闺》入选广东省第四届中国画展
《春意》入选广东第六届美术书法摄影展
2009年作品《熏风》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
作品《凤凰姐妹》和《小品》入选广东省美术书法摄影展
2012年作品《花之恋》入选广东省青年美术展
2013年,作品《花非花》获广东省第十二届美术书法摄影展铜奖
2014年作品《春来了》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广州艺术博物院)
作品《太平盛世》获得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中国梦.南粤心”---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银奖。(广东美术馆)

主要展览
2015年8月《静林心语----李紫玉工笔画精品展》在岭南美术馆举办
2016年2月《静林心语----李紫玉工笔画精品展》在南海文化馆举办
2016年3月《静林心语----李紫玉工笔画精品展》在中山美术馆举办
·2017年5月《瑞花华彩·瑞士花鸟——李紫玉作品展》在瑞士巴塞尔举办
·2017年8月30《中国·灵感——梁国荣、何次联、李紫玉作品展》在瑞士苏黎世举办
2018年12月《清风如约——招炽挺李紫玉中国画小品展》在悦艺美术馆举办

重要出版
2015年出版《静林心语——李紫玉工笔画精品集》
2016年6月出版《当代工笔画唯美新视界——李紫玉工笔画精品集》(福建美术出版社)
2017年作品出版于《当代工笔花鸟》(河南美术出版社)
2019年10月出版《当代工笔画唯美新视觉——李紫玉工笔花鸟画精品集》(福建美术出版社)
2020年作品出版于《清风徐来——名家画扇》(四川美术出版社)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创作六十七幅花鸟画作品无偿赠与六十七位南海援鄂医护,并出版《守护春天——致赠南海援鄂战疫英雄·李紫玉作品集》



穿越传统的时空
——看李紫玉的新工笔绘画
文/钟耕略
 

中国自80 年代初实行经改开放之后,随着西方先进科技而来的西方当代艺术观念源源涌进,中国昔日刻板单一的艺术模式,经历了几个浪潮的洗礼,遂逐渐蜕变出一个崭新的面貌。在中国画的领域中,最早受到冲击的是来自港、台于60年代发起的新水墨运动;其后是源于国内80年代末自身变革的新文人画的崛起。来自海外的冲击,主要是借鉴西方抽象艺术的形式,结合中国传统的泼墨画风,再参以现代绘画的肌理营造技法,站在西方现代审美的立场来开创中国画的新局面;来自自身的变革,则力图从旧式文人画的内容和表述的程式中挣脱枷锁。一方面借用西方现代艺术中的极简理念和涂鸦式的绘写风格,一方面追求内容的世俗化和画面的装饰趣味,乃是从传统文化立场出发,寻求以新的理念来延续文人画的香火。这两种革新的途径,都不在中国工笔绘画的范畴,可见一般的共识,都默认中国工笔绘画尚滞留在传统写实的意象;而工笔画随着时代的革新,以及对现代绘画语言运用的现象,却明显地被忽视了。对于这个课题,很值得美术界的关注和研究。

\

李紫玉在创作


李紫玉的工笔绘画是一个比较鲜明的例子。如果我们把她的作品置于古代的工笔花鸟画之中,就显而易见地分辨出两个不同时代的产物。因为作品中所揭示的心境、寓意、精神面貌,以及技法特色,都返照出不同时代的思想感情和表述的途径。然而,我们又清晰地看到其间的传承关系:严谨的结构,线条的骨力,色彩的敷布,都可见深入传统的钻研,其功力非一日可练就。如果我们再把她的作品置于上世纪50年代后、80年代前的这一阶段的工笔花鸟画中,同样可见明显的差异。这个时期的工笔画乃是在发扬传统线描功力和传神写照的特色之外,再参以学院体系的西画科学原理,以纯粹写实的模式来重现物象。可是李紫玉的工笔绘画则已然跨越了纯粹模拟现实的范畴,能够以一种情节性的构思来安排画中的元素;这些元素虽然都是来自日常生活所见,可是它们的组合并非如传统习惯般合于常理,而是明显地带有一种不可言喻的、矛盾的故事情节。

\

《春风扶栏露华浓》 65X25cm 金笺纸本 2020年
 

现代工笔绘画在画面的构成上往往参考西方现代艺术平面图像的审美观念,以及强调图案化的装饰效果;在技法上则借用乱真式的实物拓印来营造细微的肌理。李紫玉的作品当然也不例外。最明显的就是她在不同系列的作品中,都惯用一片不规则的长方形或方形的织物肌理样的背景来衬托或集结画中组合的物象,把传统的绘画元素自然地融入现代的视象之中。传统的中国绘画本来就是强调线性结构的平面图像,其后由于水墨渲染法的开创而着意区分阴阳,至西画传入之后更进一步追求立体的结构。然而,西方艺术在模拟自然的写实极致之后,却回归崇尚平面的图像。李紫玉的作品,在强调工笔线性描绘的特色同时,一方面夸张图案组成的肌理,一方面刻意减弱明暗的反差,甚至直接呈现线描的纯粹平面效果。而且,她在着色上特别注意色泽的均匀平整以及色面之间的相衬和对比。既可加强平面的视效,又能显示出一种净化的雅致,其色调清丽柔和而带有一种细腻的女性诗意。

李紫玉的“柴堆与麻雀”系列是一组比较特别的作品。它不同于上述以花果类为主题的描绘特色,而是以近乎单色调的灰色系列来处理,以简约的构成和烟气迷蒙的光效来营造一种飞腾跃动的生机,颇有现代素描艺术的画面效果。此外,“穿越时光的爱恋”系列亦有异曲同工之处,那些游弋于梦境般图像中的小鱼,全无反顾地向前穿越。其淡雅朦胧的诗境,温婉含蓄的寄意,以及现代绘画语言的借用,让李紫玉的作品从工笔花鸟的变体,穿越了一个历史和传统的时空,步入当代工笔绘画的新领域。

\

《卷却水天云锦段》  25.5X23cm 绢本设色 宫扇
 

无可讳言,李紫玉某些花鸟作品尚游离于传统架构的模式之间,仍需努力彻底摆脱其程式的羁绊。而整体观之,可见一种唯美的倾向主导着其艺术的方向。不过可喜之处,李紫玉的作品并非为了唯美而唯美,唯美只是她的手段,并非其目的。对于美的追求本是人类的共性,纵观中西绘画历史,赞颂美的作品俯拾皆是。然而,如何展示美的力量和品格,正是当今艺术家需要警惕和权衡的重要课题。李紫玉的新工笔绘画,揭示了她在努力穿越传统时空的探索过程中所获得的成绩,也展示了当代工笔绘画艺术在适应时代变革的潮流中的新成果。

\

《春色岂知心》 33x45cm 金笺纸本 2020年 
 


改变李紫玉的不变追求
文/武少宁
 

毋庸置疑,能够在人们忽略了的事物中发现可以表达的美,是艺术家城府深度的体现。女画家李紫玉就是在亲手重塑了被平庸和世俗忽略的美之后,拥有了浴火重生的艺术生命。

在李紫玉创作的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颠覆性作品中,她拾起被岁月蹂躏了的残败花朵,并赋予了它新的生命意义;她将枯萎凌乱的柴垛码放整齐,与啼鸣的鸟儿置于希望之光中;她将毫无关联的事和物同置画面中,解构了不同生命共荣共生的存在意义……,李紫玉在冲击传统工笔花鸟画笔端意义的同时,其实也撕毁了人们赋予她格式化了的艺术“脸谱”。

李紫玉曾经像一只“丑小鸭”,在缺乏深厚艺术背景的情形下蹒跚着走进了美术圈。为了画好工笔画,她曾下意识地放弃了内心原有的审美诉求,鬼使神差般的选择了绘画界相互雷同、趋之若鹜的绘画风格。还好,她清纯温婉的艺术气质与逐渐成熟的绘画技巧相结合,令她曾无限接近工笔花鸟画细腻委婉、中规中矩的语言尺度。所以,呕心沥血十几年后,李紫玉终于收获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喜悦。但这份喜悦在她内心并没有延续太久,她渐渐意识到她的艺术追求远不止于此。于是,李紫玉不知不觉地从人们约定俗成的审美范畴中游离了出来,将攫取美的目光由传统的、易见的、成型的美的标准上,伸向了平凡、琐碎、不易被发现但美却无处不在的事物中,她找到了走出平庸的突围方向。  

\

《淡舞》 65X25cm 金笺纸本  2020年
 

事实上,在李紫玉平静的表面之下,其实掩盖着她不羁的艺术狂想,两者之间的剧烈反差,曾令她在艺术追求上越深入便越感到困惑,所以,她开始尝试着冲破大众审美的束缚,在平凡而凌乱的事物中去寻找颠覆传统的目标,而这样的尝试越自觉,内心获得的感悟便越深,在从艺术审美的必然王国向自然王国的进化中,李紫玉仿佛丈量出了平庸和大美意境之间存在着的遥远距离。

在一个秋日午后的阳光下,李紫玉在不经意间曾看到过一颗被人践踏并奄奄一息的鸡冠花。当特殊的唯美触角触碰到这个萎靡黯淡的生命瞬间,李紫玉从它的凋零、残败中,真实的意会到了这个生命曾经的妩媚和被蹂躏后的凄美。于是,在李紫玉《穿越时光的爱恋》系列作品中,便出现了一幅将几条充满灵性的鱼和一簇夸张的鸡冠花同置于画面中的作品。在这幅作品里,李紫玉将鱼和鸡冠花之间紊乱的逻辑关系信息,置放在大面积闲置的空间构图里加以传导,一种眷恋生命的逻辑线索,在含蓄而巧妙的艺术表达中呈现出生命的倔强意义和穿越在其中的大美之美。

\

《若素安然》 65X25cm  金笺纸本  2020年
 

在不断升华的审美意识中,才思泉涌的状态令李紫玉的创作风格变得不再刻板和千篇一律,甚至儿时家乡院子里凌乱的柴堆记忆,都能够给她的创作带来奇妙的灵感。在她命名为“柴堆”的系列作品中,原本已经失去生命而沉积在寒冷中的枯柴,却被李紫玉的目光所触碰,因而,一群雀跃的鸟儿便出现在了她儿时记忆的柴堆上,生命寓意的关照,令整幅作品从春寒料峭的萧瑟中,变得温暖和充满了希望。

李紫玉很善于刻画细腻的花瓣,但她总会从现实的、直接的美感中,挖掘隐含于物质表面之外或深刻、或含蓄的情感意境。李紫玉有一幅叫做《穿越时光的爱恋——心花》的大画,她生动而细腻地刻画了番石榴花在怒放后呈现出花瓣飞扬、随风飘散的优雅状态。这样诗意一般的画境一定是从画家血脉中延伸出来的浪漫,而李紫玉那种与生俱来和不可割舍的浪漫情愫,正是她从泛泛的工笔画家中脱颖而出的必然因素。

看李紫玉的画,需要静下心来,去寻找与你心灵情感相对应的感觉。你会在不知不觉中与画中的伤感、欲望、留恋、欢乐等产生共鸣,尤其是作品在巧妙表达和适当渲染后呈现出的可亲度和幸福感,似乎能直达人的内心。

\

《嫣然》 65X25cm  金笺纸本  2020年
 

说到幸福感,也许是李紫玉艺术追求中最想呈现的温暖表达,看得出她在营造幸福的过程中,无需躲避、无需刻意,便能自然地从作品的深刻元素中体现出她对幸福意义与众不同的诠释,作品中自然流露出的一切信息,都与人们司空见惯的、缺乏象征意义的、相互雷同的、充满了小情小调的工笔画作品有着巨大的差别,显然,李紫玉已走在了前面。

李紫玉悟到了“表现什么甚至比怎样表现”更重要的美学理念。其实,许多的工笔画家,至今还纠结于 “怎样表现”这个看似复杂的困惑中上,从而一再忽略了对唯美事物的取舍追求,因此,他们中的很多人只能在工笔画的职业生涯中,始终充当着“裁缝”一样的角色,他们在规定的尺寸和花色上,按部就班地生产着毫无个性可言的“艺术”。

从一个“裁缝”,到“时装设计师”的转变过程,就是李紫玉将攫取美的目光由传统的、易见的、成型的美,延伸到平凡、琐碎、不易被发现的美的过程。这个转变虽然使李紫玉由艺术的“工匠”,在华丽转身后变成为了令人羡慕的艺术家,但这一转变带给李紫玉的绝非是表面意义上所有的获得,而是一种解除了精神枷锁后的自由和畅快,她的灵魂就如同她画中的鸟儿一样,飞向了光明。

 

更多作品欣赏
 

\

《月满满》 65X25cm  金笺纸本 2020年
 

\

《云想衣裳花想容》 25x65cm 2020年
 

\

《冉冉香红蕖》 34x45.5cm 2020年
 

\

《水花晚色静年芳》 34x45.5cm 2020年
 

\

《水墨记》之一 43X43cm
 

\

《水墨记》之二  43X43cm
 

\

《水墨记》之三 43X43cm
 

\

《水墨记》之四 43X43cm
 

\

《水墨记》之五  43X43cm
 

\

《水墨记》之六 43X43cm
 

\

《花影缤纷阑珊春》 32.7x33.5cm 绢本 2020年 
 

\

《烂漫初月》 32.7x33.5cm 绢本 2020年 
 

\

《紫楹晴日丽》 32.7x33.5cm  绢本 2020年
 

\

《醉花阴》 33x45cm 纸本 2020年
 

\

《弄清影》 33x45cm 纸本 2020年
 

\

《暮日畅游》 33x45cm 纸本 2020年
 

\

《午夜呤风》 33x45cm 纸本 2020年
 

\

《月影》 33x45cm 纸本 2020年
 

\

《我心若兰》 25.5X23cm  绢本宫扇 2020年
 

\

《丹凤朝阳》 26.5x25cm 绢本宫扇 2020年
 

\

《楚芳有悠姿》 绢本设色 宫扇 25.5X23cm
 

\

《忘忧草》 绢本设色 宫扇25.5X23cm 


 

内容合作:

电话:18665691921/020—87381688

联系人:汤小姐 邮箱:2305366233@qq.com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传媒大厦